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动态
产业资讯
党的建设
政策法规
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
[手机版放大浏览]
 
 

2015年,首届“reMED2015——重构医疗生态”高峰论坛在传媒大学举行。会上举行了互联网医疗中国会成立仪式暨发起人授勋仪式,并发布《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是互联网医疗爆发元年,未来10年有10倍增长空间可期,同时互联网医疗将重构健康管理、就医方式、就医体验、购药方式及医患生态五大方面。

以下是报告的全文内容:

前言

移动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速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进步,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力、人们工作生活的新方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人类生活将进入智慧生活新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一直在医院高墙之外游弋,但站在时代风口,医疗行业也不得不做出改变。移动互联网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渗透医院围墙,创造新的机会和挑战。

随着移动通讯产品和技术、远程及网络交流平台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实现移动医疗服务功能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和技术业已具备,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管理意识逐渐增强;自然环境恶化,就医需求日趋增多;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支出,医疗服务资源(医护人员等)短缺,人口及健康结构改变等问题使医疗服务弊端日益凸显,而政府也试图通过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模式更新来解决医疗服务的诸多痛点。

在技术及社会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互联网医疗应需而生了。互联网渗透就医各环节,并且商业模式百花齐放。互联网医疗将通过改变健康管理方式、重构就医方式、改善就医体验、重构购药方式、重构医患生态,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进入2014年,一系列利好政策、大量资本的蜂拥而至,使互联网医疗迎来了爆发之年。

一、2014年是互联网医疗元年,未来10年10倍增长空间可期


1.1创业企业与资本共振引爆2014年互联网医疗元年

2014年,互联网医疗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公认的最后一块还未被互联网开垦的荒地,医疗健康行业涌现大量投资机遇,成为继互联网行业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投资方面,整体看国内外2014年互联网医疗领域投资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且美国投融资金额是国内的6倍。2014年美国互联网医疗领域风险投资达到41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125%,投资金额是过去3年的总和;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风险投资达到6.9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226%,投资总额是过去3年的2.5倍。2014年美国互联网医疗投资金额TOP4领域为医疗大数据分析、医疗消费者服务、数字化医疗设备、远程医疗;中国互联网医疗投资金额TOP4领域为基因检测、医药电商、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应用,其中发生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投融资行为最多。中国近四年获得融资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大部分为2013年创立的企业。

IPO方面,2014年国内医疗健康IPO企业数量及募集资金均有显著回升,有16家医疗健康企业进行IPO,募资金额达到20.26亿美元。2014年进行IPO的医疗健康企业主要分布在制药及药品销售、生物技术、医疗服务、医疗设备4个领域。绿叶制药募资金额最高,为7.83亿美元,市值39.33亿美元;爱康国宾募资金额第二,为1.53亿美元,市值9.86亿美元。

并购方面,自2010年以来,宣布并购数量在稳步增长,但是完成并购数量却出现大幅下滑,然而宣布及完成金额仍呈上升态势。2014年完成并购总计138起,总披露金额63.56亿美元。并购标的主要分布在制药、生物技术、医疗服务、医疗设备4个领域,其中制药领域完成并购数量及金额最高。2014年药企掀起并购基金热潮,上半年,共有3家药企——迪安诊断、爱尔眼科、中恒集团涉及并购基金,而进入下半年,参与并购基金的医药类上市公司达10多家——爱尔眼科、一心堂、达安基因、北大医药、仟源医药、中源协和、乐普医疗、泰格医药等,其中爱尔眼科一年内参与设立三只并购基金。

1.2BAT+众行业巨头强势介入,2015行业变革一触即发

2014年,互联网医疗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兵家必争之地”,争食互联网医疗“蛋糕”,群雄逐鹿,纷纷布局。随着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强势介入,互联网医疗行业必将重新洗牌,使得2015年行业变化一触即发。

国内,BAT三大巨头凭借自身的技术及资金优势,抢先布局互联网医疗。但三家布局风格各有不同:百度采用“平台大数据”策略,凭借自身大数据优势,深入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领域,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7月百度与北京市政府合作“北京健康云“项目,在原Dulife设备+平台的基础上,借助可穿戴设备、强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减肥瘦身指导、健康管理咨询、远程心电监测等;阿里巴巴以并购实现在医疗领域的大跃进,1月阿里投资并控股中信21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后改名“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掌握全国最大的药品流通监管码,并率先进入电子处方环节,涉足医药电商,倒逼医药分家,随后5月宣布“未来医院”计划,支付宝将对医疗机构开放自己的平台能力,包括账户体系、移动平台、云计算及大数据能力等,意在改变中国大部分公立医院拥挤不堪的现状,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紧接7月阿里系的云峰基金又向华康全景投资数千万人民币,华康全景是国内统一挂号平台,为线医疗患者入口;作为阿里的老对手,腾讯率先于6月推出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患者只需要扫描医院二维码或者添加关注,就可以实现预约、挂号、缴费等就诊环节,提高就医效率,但腾讯更侧重于直接投资在线医疗入口,如9月和10月大手笔投资丁香园和挂号网,增强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打造医患互动平台。

除BAT之外,其他大体量级的科技公司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也暗藏野心。京东着重云端布局,并同时发力医药电商,6月京东推出“京东云助手”,通过与智能硬件相连,随时随地收集监测数据,同时6月与腾讯一起投资缤刻普锐,可以看出京东在智能硬件和云端的野心,而这也是与百度布局相同的地方,未来两家可能会在云端领域有一番竞争,12月京东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A证,利用其电商基因,布局医药电商;2月360和国家药监局战略合作,利用其搜索优势,为用户提供药物数据查询,但此后便没有什么动作;小米主要是沿着智能硬件布局,1月投资以小米手环为主的华米科技,9月投资ihealth等。

国外,在2014年10月底Google发布GoogleFit,它可以与移动设备兼容,追踪用户的运动活动,包括走路、跑步和骑车等数据,另外谷歌风投35%的资金被用作支持生命科学和公共卫生事业,该比例较两年前的10%大幅增长;苹果全球开发大会上正式推出移动健康应用平台HealthKit,用户可以在苹果Health应用中同步各种生理数据,比如行走步数、体重、睡眠时间、血压、血糖,同时用户也将得到有关自身健康和运动状况的反馈指导信息;Facebook也紧跟步伐进入医疗领域,通过分析患者社交信息,打造医患互动平台;英特尔涉足医疗大数据,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人体大脑中与帕金森症患者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1.3未来10年10倍增长空间,四大驱动力提供行业发展土壤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预测,至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形成约8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按此估计,2020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市场将突破10万亿元。201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支出为4430.3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5.3%。据德勤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中国卫生总费用将以13.8%的增速上升,到2017年将达到约8900亿美元,占GDP比重将达到5.9%。这些数据也表明医疗健康行业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医疗市场主要有四大驱动力,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国家政策利好: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使得作为医改重点内容的医师多点执业进一步放开。2014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有望2015年落地,该办法欲推行的新政中即包括处方药可在网上销售。同样在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将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这一要务放在首要位置,并硬性规定了各项任务的具体完成时间。而据媒体报道,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将集中出现大动作。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提出“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这使得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的“玻璃门”有望打破。

技术相关因素推动:传感器技术日臻成熟使终端设备更加智能化;4G和Wifi技术发展,使终端设备更加快速的连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使快速从实时数据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可能;智能设备普及率上升,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使移动互联网进入全民时代;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些因素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使得远程医疗、慢病监测、在线医疗等成为可能,从而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BCG和SwissRe联合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是15~45岁人口的3~7倍,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因此对老龄人口进行慢性病监测、降低长期医疗费用尤为重要;其次,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升高,健康管理意识逐渐增强;最后,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将逐渐增多,使得人们的就医需求日趋增大。

BAT等重量级选手参与及资本的推动:BAT、京东、360、小米等大体量公司凭借敏锐的嗅觉快速进军移动医疗领域,使得互联网医疗炙手可热,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短短三个月之间,挂号网1亿美元、丁香园7000万美元、春雨医生5000万美元三起融资,引发了业内对互联网医疗的热切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热钱涌动,使得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

二、加速重构——互联网医疗主要解决的5大问题

互联网医疗能够实现对传统医疗的重构,主要体现其在对传统医疗消费五大问题的改善。首先是病前的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有望帮助病人进行真正科学、有效的疾病预防,实现治未病;第二,病人就医方式上,互联网医疗能够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禁锢,通过在线问诊和远程医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帮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到院就医;第三,在病人院内就医的体验上,互联网能够帮助优化患者院内就医流程,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其后,在购药环节上,互联网医药电商的兴起有望带给患者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购药体验;最后,在整个医患生态上,互联网医疗能够优化医患对接机制,促进医患沟通,使医生价值最大化,服务最优化。

2.1改变健康管理方式——上医治未病有望在互联网医疗时代真正实现

传统医疗环境下,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病症才就医,但此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仅要忍受更多痛苦,还增加医疗费用。这种被动就医的健康管理方式有望在互联网医疗时代转变为主动疾病预防,实现战略前移,防患于未然,而医疗服务的重心也将从短期急性病医疗向着慢性病治疗和预防性的健康保健转变。

互联网医疗下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能够有效促进疾病预防、医病于未病,帮助降低医疗机构压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从健康管理理念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管理意识逐渐增强,预防性健康保健的需求日趋增多。从技术和手段上,首先,可穿戴设备将生命体征指标数据化,一方面,可穿戴设备使患者(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并将正常医疗流程无法获取的数据转换为实时数据流,为及时筛查、预防疾病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收集身体各项体征数据后,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寻找日常生活行为与疾病的发生联系,使患者(用户)可以及时享受专业医护人员的各种健康咨询、筛查、预防、监护和干预服务。其次,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致病基因,预估疾病发生风险。相对于常规检测,基因检测是一场主动预防疾病的革命。常规检测主要针对人体已经发生的疾病进行检查和诊断,主要任务是配合疾病的治疗,无法在病变出现之前预知;基因检测可在人体未发生疾病时,通过筛查致病基因,预估疾病发生的风险,使患者(用户)通过合理饮食、积极运动等方式提早预防或采取预防性手术来进行干预,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2重构就医方式——在线问诊和远程医疗跨时空配置优质医疗资源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为“四面墙加一张检查台”,且需患者亲自前往医院。而我国医疗基础设施不健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并且医疗资源匮乏,导致患者预约挂号难、医院拥挤不堪、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互联网医疗将使政府无需重新建造医院以及诊所,通过“虚拟化”的医疗体制和系统,将医疗服务惠及更多国民,并且远程监控、管理患者的信息。

在线问诊和远程医疗借助互联网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提高患者、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突破传统的现场服务模式,缓解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从患者角度,一方面突破地理位置的局限,只需通过互联网就可享受跨区域的优质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打破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从而获得更便捷、快速的医疗服务。从医生角度,首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远程设置通过持续地实施医疗监控,实时传输有关数据给医护人员,加快医疗干预患者治疗的速度;其次,节约医生时间,医生无需被动地发现患者的问题,通过监控器实时识别可能恶化的病情,第一时间引起医生的关注;第三,医生从体制内解放出来,通过互联网合理利用其碎片化时间,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增加合法收入。

尽管对于很多类型的疾病诊断、治疗、后续治疗等服务项目,患者仍需要与医疗服务机构(医院等)专业人员面对面地交流,但这种“见面”将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远程和移动背景下,如家里等。跨时空的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将极大地改善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就医体验。

2.3改善就医体验——不排队、少折腾

“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及医生问诊时间短”这一“三长一短”使就医体验饱受社会诟病。针对“排队时间长”这一“顽疾”,互联网医疗的出现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诊疗方案”,使得“根治”这一“顽疾”指日可待。

互联网通过渗透就医各环节,改善就医体验。预约挂号环节,一方面患者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挂号,并预估时间前往医院,大大节约患者时间;另一方面医院根据不同科室的预约情况甚至不同季节的患者需求,提前调配医生,进一步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大幅改善医疗秩序,缓解医院的拥挤。候诊环节,科室导航服务方便患者快速找到相应的科室。缴费环节,网络支付(如支付宝等)免去回到窗口排队缴费的麻烦,同时添加医保实时结算功能,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查取检验报告环节,患者可直接在手机上查看报告,不需要再到医院打印提取。院外康复环节,患者通过在线问诊或者远程医疗设置与医生及时沟通病情,针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与传统就医体验相比,互联网医疗使医院的就医过程更加便捷,减少患者排队就诊时间,提高医院服务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使患者的就医体验更加完善。

2.4重构购药方式——更便捷、更便宜

传统医疗行业购药环节存在诸多痛点,首先,处方用药不透明,医院在用药上有着绝对的垄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并且医院和医生的处方长期以来都处在无监控状态;其次,传统医疗的购药方式多为医院看病购药以及实体零售药店购药,取药时间长且路程时间长。

互联网医疗通过去流通化的方式节省时间成本,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便宜的购买并获取药品。互联网医疗购药方式主要为医药电商,运营方式以B2C和O2O两种方式为主。B2C模式使用户获得更加方便购药体验,通过互联网药店或者第三方医药平台,可快速查询药品信息、进行比价、咨询药物信息、查看是否支持医保报销,使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下单,并在1-2天内收到药品,对于不急用的日常药能省去前往医院、药店的时间。对于购药,一些用户具有时间诉求,即希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获取需求的药品,基于此O2O模式目前正快速发展,通过实体零售药店的快速物流配送,力图在1个小时内完成药品的配送,为用户带来更加快捷的购药体验。同时线上药品通过缩减中间流通环节,相对于线下药品价格会有较大的优惠,让用户买到更加便宜的药品,也是改善吸引用户线上购药的一方面因素。

随着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放开,医药分离的状况愈加明晰,互联网医疗销售的药品种类将迎来大幅增长,医药电商的购药方式也将加速重构传统的购药方式,并更加深刻的影响着用户的购药习惯,为用户带去更加舒适的体验。

2.5重构医患生态——让医生有尊严地实现价值,让患者得到更有温度的服务

近年来,患者因不满医务人员而进行敲诈、辱骂、殴打甚至围攻医院的行为频频上演,使医患冲突不断升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从院方角度,一是医生是典型高投入低回报职业,超负荷工作、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且作息不规律;二是医疗活动商业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得部分医疗工作者确实丧失了职业操守,把医药挂钩、开单提成当成获利工具,三是疗程流水线化,部分医疗工作者没有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只注重仪器检查,不能对症下药。从患者角度,消费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既然花钱了肯定得看好病,越来越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方是趋于利益化而降低服务体验的供给,另一方是要求治好病的同时体验越来越好的服务,于是矛盾激化。加上舆论媒体为了获取暴利,对“医患纠纷”进行片面报道,“升华”矛盾,将患者与医务人员置于对立位置,使医患关系恶化。

互联网的介入让医患关系重新得到改善。首先,互联网医疗从健康管理、自诊等方面让医生线上与更多患者进行对话,从而充分倾听患者需求,促进医患沟通;其次,互联网医疗打破了定点职业的界限,在政策边缘为医生创造了增收途径;再次,在线问诊缓解了医疗资源不对称,使得优秀医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更多原本得不到服务的患者提供帮助,同时收获名誉和口碑,让医生恢复“白衣天使”的称号;最后,互联网医疗是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结合,解决了传统医疗“三长一短”的现状,带给患者更加温暖的体验。

此外,互联网将使传统的“以医院和医生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导诊、释疑、咨询等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使患者就医感到更加方便、更加温馨。

三、商业模式百花齐放,4大方向最具潜力

受科技革新、消费者需求升级和行业政策影响,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盈利模式多样,百花齐放。其中,医药电商、在线问诊、挂号、可穿戴四个方向最具发展潜力。

3.1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切入点众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存在于患者就医全流程的各主体诉求之中,主要包括患者、医生、医院三大角色,从越刚性的需求切入,越容易产生优越的商业模式。

从患者角度,提高患者在各就医环节的体验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

健康管理环节上,量化健康工具及监督管理是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目前,不少移动APP以及可穿戴设备为用户提供健康统计、健康咨讯及社群服务:如专注女性健康管理的大姨吗、美柚,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制造商如小米手环、咕咚手环,以及穿戴式设备使用者的互动交流平台咕咚运动等等。

自诊和自我用药环节上,患者缺少的是专业、可靠的医学知识来源以及触手可及的医疗咨询。在线轻问诊平台、在线寻医问药类平台的出现,可以帮助患者解决80%的基础健康问题,专注于该环节的好大夫在线、春雨掌上医生等寻医问药类移动APP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在院内导诊、候诊和诊断环节上,患者的主要痛点为排队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以及就诊时间短。互联网医疗可以帮助简化排队、付费、取单等复杂流程,为患者省时省力。目前,支付宝未来医院、金蝶医疗等已经开始布局,致力于改善患者院内就医体验。

医院外康复环节上,互联网医疗可以提供远程体征监测和医患互动服务,对于治疗后需要继续观望以及需要长期监测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这一点十分关键。目前,慢病管理类移动APP如糖尿病管理软件糖护士等,中卫莱康远程心脏监测就是致力于该环节的典范。

从医生角度,可以借助互联网医疗增加合法收入、减轻工作负担、促进医患沟通、降低职业风险等。要增加医生合法收入,一方面,可以帮助其连接更多患者,增加其个人品牌,获得更多患者青睐,如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提高行医水平,发表更多论文以评上更高级职称,如丁香园、杏树林。

从医院角度,互联网医疗提供的价值有:一,建设医院信息系统,提高运行效率;二,打造网上医院,扩大服务范围;三,辅助营销;四,提高服务患者的水平。远程医疗手段的应用以及最近涌现的移动查房护理类,掌上医院类移动APP是市场对医院提高服务水平这一诉求积极响应的例证。

3.2盈利模式重点关注两大收费方向:药企与险企

顺医疗产业链梳理,患者、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机构作为医疗付费者,药企、医生、医院作为医疗提供者,均对互联网医疗有着不同诉求,因而也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重点收费对象。其中,以药企和险企为收费对象的盈利模式最值得关注。

首先,向药企收费是互联网医疗当下和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从价值需求角度,药企营销、研发成本巨大,依赖互联网的强大流量和数据进行营销、辅助研发是其刚性需求;从价值创造角度,基于流量的广告营销已经是目前向药企收费的主要盈利模式,而基于数据的精准化营销、和支持研发决策的大数据营业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向险企收费的模式曙光乍现,未来想象空间巨大。从价值创造角度看,互联网医疗由于能够实现数据跟踪和及时干预,客观上有潜力降低保险公司保费支出,帮助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精准定价,满足其营销需求。从动态需求看,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支出高涨,亟需依赖互联网进行信息、流程监管,建立控费体系;另一方面政策放开,商业保险进入健康保险领域,将填补社保巨大缺口,给互联网医疗带来更广阔空间。

目前国内,万达信息和上海市社保,卫宁科技与山西省医保中心达成合作,进行互联网医疗服务和费用监控体系的开发,中国平安,人寿、泰康等保险公司都已开始布局,搭建在线健康平台,进行客户健康管理和市场营销。此外,国外更多向险企收费模式可供借鉴。

向患者收费方面虽然可行形式不少,然而已具规模的盈利模式却尚未出现。从行业阶段看,目前市场处于培养用户习惯阶段,各方均以免费服务获取患者流量、数据资源。具体到收费形式上,硬件销售盈利模式长期难以成立,而软件服务收费模式还在探索,因而向患者收费模式离爆发还有一段距离。

向医生收费方面,难点在于切中医生刚需。在医生的核心诉求中,仅有“增加合法收入”一条可能产生可行的盈利模式。且目前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以免费服务以获取医生资源为发展战略,少以其为收费对象进行盈利。

向医院收费方向上,短期存在较高利润,盈利点不明。由于医疗服务体系的特殊性及医院难以撼动的地位,互联网医疗目前主要集中于对传统医院的改进、信息化,短期内空间较大,但中长期上瓶颈明显。部分企业正在探索基于数据的医院收费模式,但数据和技术都有待积累和改进,前景尚不明朗。

3.3四大方向最具潜力(医药电商、在线问诊、挂号、可穿戴)

在众多商业模式中,业界最关注、也是最有潜力的方向主要有医药电商、在线问诊、挂号服务、可穿戴设备四个。

其中,医药电商发展方面政策利好、空间巨大。一方面,随着处方药解禁、配送条件放宽,电子处方、医药分家及医保对接的逐步实现,为医药电商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医药电商的发展确实将有助于简化医药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大大压缩流通成本,创造价值。随着政策利好,大型区域性连锁药店们积极向线上转型,第三方平台、垂直式自营电商纷纷出现,大型流通企业也开始向医药产业进军,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无虞。

在线问诊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自优势。模式上,在线问诊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廉价、实时的专业远程医疗服务。为医生,打破了定点职业的界限,在政策边缘为医生创造了增收途径。效应上,在线问诊平台拥有强大的互联网效应,能够汇集大量医疗资源,实现资源跨时间、跨空间高效匹配。平台提供者在积累了足够量的医患资源后,在向下整合资源、吸引融资上将拥有更大的空间。

挂号模式切入点明确,资源积累迅速,变现途径多样。从切入点看,挂号模式切入在患者到医院就医的第一步,处于服务链关键位置,能够获取精准用户,向后向前拓展都有空间。资源获取上看,挂号平台一方面与患者对接,一方面与医院业务链条对接,就能够迅速获取两方信息。从变现模式上看,挂号平台盈利渠道多样,主要针对挂号患者提供后续服务,包括挂号到就诊过程及诊后健康管理、诊后服务推介。可收费对象包括患者自身、医院、健康管理公司、医药公司等。

在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一众功能中,健康管理、医疗检测功能无疑是最具刚性需求,功能最具革命的一项。需求端,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注重健康管理,而老龄化、慢病患者的增加,也增加了对可穿戴设备实时检测、远程监控等功能的需求。供给端的可穿戴设备厂商也正积极地以可穿戴设备为数据交互中心,为患者提供移动智能云服务,采集并建立的大数据库,探索更多基于患者数据的模式创新,如为医院诊疗检测、为医生辅助决策、为保险公司及时干预、减少保费支出等,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四、三大机遇与三大问题并存,2015期待破局

回顾2014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之路,展望2015的行业趋势,主要存在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

首先看其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第二,各路资本强势介入为创业者带来创业机遇;第三,中外医疗环境差异为行业引发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机遇。

然后再看挑战,主要也有三个方面:第一,当前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呈“趋势虽向好,进度却缓慢”的状态;第二,传统医疗利益链中医院和医生的既得利益难以被突破;第三,现有互联网医疗的行业标准缺失,各机构间信息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挑战较为严峻。

4.1三大机遇:行业机遇、创业机遇、创新机遇
4.1.1需求激增与有限供给创造行业发展大机遇

近年来,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关乎民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其需求往往随收入增长和技术进步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最近十年,我国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出现较大的增幅,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支出从593.9元增至2327.37元,十年内增长了近3倍。

然而,医疗服务的供给却存在供不应求、供不对求、体验不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机遇。首先,让更多患者获得医疗。原本供应不足,又加之运作效率底下的传统医疗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持续增长、且不断多样化的国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互联网的连接性、效率性在此大有作为的机会。如,远程医疗可以让集中于城市、东部的优质医疗资源可以辐射更广阔的地区。其次,让患者获得合适的医疗。我国现有的三级诊疗制度基本没有做到分层服务的合理,其原因包括:1)缺少分级收费:缺少和分级诊疗制度配套的服务-收费体系;2)医生层分级不清:缺少有效的医生评价体系,病患只能根据其所属医院等级进行判断选择,小病大看,花钱买放心。互联网企业若能从此切入,借由互联网在线导诊、问诊平台实现有效分诊,有望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运作和降低病患成本。最后,极致化患者体验。患者在整个就医相关流程从健康管理、自诊、自我用药、导诊、候诊、诊断、治疗、院内康复到院外康复(慢性病管理)9个环节中存在诸多痛点和刚性述求,互联网企业从此切入,优化病患体验,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4.1.2资本持续大举介入创造良好创业机遇

2014年互联网医疗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传统PE/VC积极布局,而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更是凭借其专业技术和资金优势,高调进军医疗领域。全年互联网医疗投融资事件100余起,规模由几百万人民币到几十亿人民币不等。1月,阿里巴巴集团与云峰基金联合斥资1.7亿美元战略投资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现阿里健康);5、6月,华大医学分三批次共计引入19家投资机构,获得20亿人民币投资;7月,华康全景网获得云峰基金数千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8月,春雨医生获得中金、淡马锡、蓝池创投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9、10月,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分别以7000万美元投资丁香园和1亿美元投资挂号网;11月,咕咚网获得SIG海纳亚洲和软银中国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从公开披露的融资信息可以发现,而被投资的细分领域中,排名前五的是:可穿戴设备、医疗服务、移动医疗应用、健康应用、在线社区。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中,排名前五的是:红杉资本中国、软银中国、经纬中国、弘晖资本、险峰华兴。

互联网医疗领域正成为创业者创业的难得机遇。一方面,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可能比社交、娱乐更具有刚性,这决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广阔前景;另一方面,各路资本纷纷介入,更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管理经验以及关系资源,加速新创企业的发展。

4.1.3中外环境差异创造绝佳创新机遇

中外医疗总体环境差异巨大。首先,政策差异。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个医生只能在其注册的医院行医,而美国的医生只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就可以自由选择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行医以及多点执业,医生不隶属于医院,彼此之间是合作关系。其次,医院差异。我国医院存在分级制度,这使得三甲医院垄断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汇集了全国知名的专家,而基层医院的医生水平相比之下则相差甚远,这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的现状,这种情况在美国基本不存在,全美各地医生的医疗水平基本持平,大城市与小城镇、大学医院和专科诊所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不存在患者拥挤在某些大医院的现象。最后,医生差异。中国医生从声望和收入方面而言,都无法挤入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2013年,我国医生平均年收入约为社会平均年收入的1.19倍,而美国医生的相应数据是3.67倍。

互联网企业利用上述差异能够产生一些创新模式。例如在线问诊模式,在美国难以形成一种合理模式,因为医生和患者都没有强烈的诉求,而在国内却是可以的。于医生而言,在线问诊让医生利用其碎片化时间为患者诊断,增加合法收入,建立个人品牌;于患者而言,在线问诊让患者多了一种名医接触的机会,通过图文问诊或电话问诊的方式缓解原来一号难求的问题;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在线问诊是一种新的导流模式,企业能够利用这种新的流量挖掘更多盈利点。

4.2三大挑战:配套政策、标准缺失、信息孤岛现象

虽然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之路存在巨大机遇,但从整体医疗服务环境来看,仍然有不小的挑战存在。

4.2.1配套政策支持是互联网医疗行业飞速发展的基石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对于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医疗行业来说,更是如此。目前来看,我国医疗行业的政策现状可用“趋势虽向好,进度却缓慢”来形容。

首先,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放开,将有助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一文中已明确指出,将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取消多点执业地点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以及两道审批程序。对于医生来说,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更有利于医生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价值实现,与滴滴打车软件的应用激发用户的潜在打车服务需求类似,互联网拥抱医疗同样激发了广大患者的潜在医疗服务需求。但现实中,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进却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窘境。一方面,对于医生来说,三级医院的名医精力有限,工作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难以有额外的精力进行多点执业;另一方面,对于医院来说,多点执业则意味着“肥水流向外人田”,名医核心资源丧失,将会降低医院的整体影响力和声誉,上述矛盾若得到解决,互联网医疗行业将迎来飞速发展。
其次,网售处方药政策早日落地,将有助于医药电商的快速发展。2014年5月,《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集意见,对网售处方药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作出了相关规定。该办法不仅为互联网企业进入医药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且还推动了“医药分开”药品流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将来处方药的网络销售提供了政策保障。我国现有的医药市场中,处方药的需求占比高达80%,且处方药种类多,有刚性需求,若网售处方药的政策彻底开放,势必将对医药电商的整体销售带来巨大的增量。然而,目前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推行却一直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一方面,作为网售处方药的载体,电子处方尚未在医院、药店及医保公司间打通,其真伪辨别与传递机制还未成型;另一方面,传统的线下药店能满足患者的快速购药需求,而医药电商尚不成熟的药品物流体系难以对其带来较大的冲击。总之,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早日落地,将有助于医药电商乃至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盈利模式的形成,并打通整体的医疗服务闭环。综上,虽然政策推进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仍待探索,落地缓慢,但多点执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网售处方药的早日落地,将是互联网医疗飞速发展的基石。

4.2.2行业顺利发展须建立规范数据的行业标准

现有行业标准尚未建立和完善,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带来另一挑战。

首先,互联网医疗行业现有标准缺失,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硬件端的数据监测以及在线问诊模式规范两方面。医疗设备硬件端方面,包括移动医疗应用端在内的不同应用百花齐放,但却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根据我国工信部统计的数据,目前国内现有移动医疗App数量已达2000多款,且依旧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移动医疗的功能应用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具体包括个人体征监测、个人健康数据管理等,如计步、健康提醒、血压血糖监测等应用,都越来越受到专业医疗从业者的关注。但这些应用所积累的数据是否能真正地反映用户的健康状况?相关监测指标是否具备医疗上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此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权威的规范,由此将可能带来数据冗余、利用率低等问题,甚至有可能出现不同应用的反馈结论不同,给整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信任危机。在线问诊模式规范方面,以春雨医生为例。目前,春雨医生应用平台每天产生约3.9万个问题,其中30%~40%并不需要到医院就诊,医生可根据病人描述给出诊疗建议,大大地满足了患者自我诊疗的需求。但由于平台采用“用户提问+医生回答”的轻问诊模式,提问方式缺乏统一及科学的标准,有时候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的描述未必准确,医生难以对患者给出正确的诊疗方案,可能引发诸如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等风险。

4.2.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突破信息孤岛现象

医院之间以及院内与院外的信息共享没有打通,信息孤岛问题显著,为医疗数据的有效利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第一,各医院数据自成体系,互相之间尚未实现共享。由于现行医疗体制的不足,我国的病种编码、收费代码、以及药品和耗材数据库等都是各地区政府或各地医院独立管理,医疗信息难以共享和流通,且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的诊疗记录由不同医院自己保存,单独一家医院的医生难以为患者提供完善的诊疗方案,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第二,院内与院外彼此独立,为医疗数据的有效利用增加难度。现有院外的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大多由不同企业开发的智能硬件进行分别采集,有健康管理需求的用户使用这些硬件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管理,其信息对医生的诊断能够起到极大地辅助作用。但目前的个人健康数据尚未实现规范的整合,这些数据与医院的个人诊疗数据库也尚未实现有效对接,原本大有可为的用户健康数据变得无用武之地。

综上,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完善,而且还依赖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而当前行业标准的缺失以及信息孤岛问题的凸显使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又面临重大挑战。从整体上看,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五、2015值得关注的4个潜在趋势
互联网医疗在2015年的发展将会有4个方面的趋势。从行业方面,互联网医疗迎来行业整合,集中度将得到迅速提升,行业巨头逐渐明晰。从商业模式方面,将从独立环节向重度闭环服务转型,提升医疗双方的体验。从资本投资方面,更多地由早期转向中后期,优质企业将得到长足的资金支撑。从政策发展方面,将继续打开政策壁垒,为互联网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5.1行业潜在趋势:从纷杂到整合,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

互联网医疗市场容量大,具有较高的可整合性。2015年随着BAT进一步加速互联网医疗的布局,以及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自身的强势发展,产业将在2015年迎来大面积的并购和洗牌,互联网医疗的巨头将逐渐明晰,行业集中度将迅速提升。这是由于现有互联网公司先发优势积累了专业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口碑优势,加之BAT涉足互联网行业加速小公司的淘汰死亡两方面原因共同所致。

首先,先发优势带来的专业的医疗资源和优质的市场口碑为赢得竞争对手奠定基础。一方面,目前部分业内发展良好的公司因其早期与医院、医生的合作使其在早期迅速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医生资源,增加其平台的专业性,例如春雨医生2011年面世,目前已经积累了4万医生的专业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医疗因其专业、严谨的性质,使用户对其市场口碑有着较高的依赖性。率先运作的平台依靠其积累的口碑将加速用户对于产品的信任感,增强用户粘性。

其次,BAT等互联网巨头涉足互联网医疗为行业洗牌推波助澜。互联网大举进入互联网医疗,依靠其强大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的缩小了小公司的生存、发展空间,加速的小公司的死亡进程,推动行业巨头凸显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混战中脱颖而出的公司通过资本的引入进一步整合线下资源。将更好拓展市场占有率,由此形成马太效应,逐渐淘汰同类竞争对手。最终实现市场效率大幅提高、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

5.2商业模式潜在趋势:从独立环节到重度服务闭环

重度是指用户在一个平台上可以获取一系列完整闭环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需求是纵向链条衍生需求,具有多环节性。从患者角度,重度服务模式可带给患者一体化的需求,解决了独立环节服务割裂性、效率低等特点,使用户体验大幅改善。从医疗平台角度,重度服务能够获得高粘度、高频次的用户。因此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将从独立环节过渡到重度服务闭环。

对于患者,一方面注重医疗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注重医疗结果的专业性。独立环节中患者需要在多个平台获取所需资料,降低了患者就医的整体效率,同时割裂的服务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导致医疗结果的不专业性和出错的可能性。而重度服务一站式解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医疗效率,同时重度服务的统一性为医疗结果的专业性带去了保障。因此患者倾向于选择重度闭环服务。

对于医疗平台,一方面通过“链策略”实现了数据的流畅互通,基于对用户更加全面的了解,平台可以提供患者相较于“点策略”的独立服务中更加专业、个性化的服务,以此提升其患者的粘度,为平台的发展建立基础。另一方面,从盈利角度出发,重度服务有利于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增值服务,精准的推送广告,以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为平台的运营建立基础。

因此重度服务将通过解决独立服务的痛点,通过提升患者体验、增加医疗效率等逐渐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主流服务模式。

5.3资本介入趋势:早期投资热度下降,中后期更易受到青睐,产业资本活跃

2014年互联网医疗受到投资领域的焦点关注,未来的良好发展预期使投资热度不断攀升,全年投资案例共计98起,主要集中在A轮以及天使轮。随着互联网医疗热度的持续发酵,2015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将朝着更专业、规范的方向发展,投资资本将继续活跃,其中早期投资的热度将逐渐褪去,而中后期投资会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这是基于医疗的需求以及行业的集中度两方面原因所共同催化而成。

一方面,由于医疗服务具有明确的需求,即治疗疾病。与社交和游戏等产业多元化的需求相比较而言,明确单一的需求导致其对专业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链条基本已经完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虽然有待更深发展,但是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边缘创业企业的机会减少,因此早期项目会逐渐减少,由此引起资本投资的减少。

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降低了早期公司的成功机会。互联网医疗发展窗口期中,部分公司由于先发优势积累了专业的医疗资源以及优质的市场口碑,基于该优势公司将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整合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该优秀企业将因其凸显其的企业价值与市场地位,引发资本的追逐。因此在未来中后期优质、成熟项目将更多的受到投资青睐。

互联网医疗元年自2014年开启后,得到广泛的市场参与,未来资本投资将持续活跃,投资热度将更加趋于理性、成熟,而投资方向也将由早期向中后期转移。

5.4政策发展趋势:开放仍是主旋律

政策的发展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医疗的方向与变革。2015年政策将仍旧以开放为主。开放的医疗政策将对互联网医疗发展带来利好。政策发展主要分为多点执业、处方药、民营医院和商业保险四个维度。

在多点执业方面,目前政策正在加快推进多点执业进程,通过取消相关限制程序以及审批程序,未来多点执业的服务范围将逐渐扩张。政策的推行在微观层面,将使优秀的医生能通过互联网方式帮助更多的患者,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在宏观层面,将通过有效的配置医疗资源缓解如今医疗供需矛盾的现状。

在处方药方面,网售处方药的政策将逐渐放开,促进“医药分离”的实现。一方面将为医药电商带去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处方药是非处方药销售数量的四倍,网售处方药将使得医药电商的销售量激增。另一方面,网售处方药的开展将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闭环的打通,在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的同时为患者带去更优的服务体验。

在民营医院方面,政策将逐渐放宽民营医院的准入领域和范围,鼓励社会办医以促进办医多元化。同时放开民营医院的服务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该政策扩大了医疗服务供给,有效的缓解当前看病难的矛盾。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政策有助于其通过互联网方式,依托自身资质扩大市场范围,提升行业竞争力。对于医疗体系来说,政策不仅有助于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同时能够加速医疗市场的竞争,推动公立医疗结构深化改革。

在商业保险方面,政策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不仅夯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有利于互联网医疗探索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商业保险因其具有盈利性,不同于社保具有的公共服务属性,因此在控费意愿和管理水平上均高于社会医保。一方面,商业医保更有意愿使用互联网医疗做控费。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很难以分成模式与社保合作,只能以系统服务费形式,而商业医保可以方便的以分成方式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随着互联网医疗业务量的提升,商业保险将形成更加规模化的商业模式。

目前的政策的实施为互联网医疗提供肥沃的土壤,未来政策还将继续以开放为旋律,持续深刻的影响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进程。

(文章来自网络)

 
 
 
 
南昌市健康服务业协会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JKF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8010097号